中华健康网| 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健康新闻 行业资讯 饮食健康 急救指南 安全预防 中医养生 健身知识 育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想学“救命知识”的人多了,带火了这种“包”,救援专家提醒:谨慎购买!

时间:2024-04-14 08:49:57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6589   

上课地点也非普通教室,而是上海最早成立的民间救援机构——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与宝山社区治理学院共同打造的社区应急互动体验展厅。展厅按照消防安全、用气安全、水上安全、急救处理等内容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除了知识问答板,还有在安全防范和应急救援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装备设施作为教具,授课老师则为厚天救援的一线救援人员。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560位社区居民在宝山社区治理学院参加了上述应急安全类课程。放眼上海,通过政府采购课程,各类民间救援组织、公益机构“送课进社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相比过去,大家学习的热情更高了,但如何提升培训的全年龄段覆盖,让参与的人学到位、利用手边工具提升实操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业内人士说。

中青年去哪儿了

“社区里来上课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跑遍上海16个区授课,上海厚天应急救援总队执行总队长丁硕徵发现这个现象。教爷爷奶奶什么才好?询问后,得知他们对孩子参加户外项目,尤其是涉水项目时如何保证安全很关心。那就从正确穿戴救生衣说起。

课前,老人普遍以为,乘船时给孩子和自己穿上救生衣就“上保险”了,可穿上不意味着穿对。除了系紧胸口腰间的带子,腋下的固定搭扣也要搭牢、收紧带子。参与过水上救援的教官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救援落水者时,救援者通常会抓握救生衣把人向上拉,而随着落水者双手举高,腋下不固定的情况会造成人衣分离,加剧危险。

知晓了这一点,老人都说回家要给子女“科普”这方面知识。而教官们更希望的是,身为中坚力量的中青年能够更多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令林浩惊喜的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全职妈妈倒是很愿意学。“我们在社区讲课,她们都听得很认真,还会主动询问家里应该备些什么消防用品。”凌晨发生火灾时,处于熟睡状态中的人很难立即觉察危险,只有听觉相对灵敏,因此救援专家会推荐人们配备烟感报警器。

社区干部、物业人员都想学

厚天救援给他们安排的第一课通常是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发生险情后,救护车、消防车开进小区需要时间,而发生心跳呼吸暂停后最初的4-6分钟是黄金救援时间,社区内储备具备应急救援能力的人员,能发挥关键作用。丁硕徵建议,“有条件的话,社区干部可以考取红十字会救护员证或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救援证。”

但学过心肺复苏的人都知道,这是个体力活儿,以100-120次/分钟的频率按压,两个人轮流进行才能保证幅度和频率。有了体力,还要有“胆识”。有的社区干部说,自己在外面参加过心肺复苏和AED“救命神器”使用的培训,可真遇到情况“还是不太敢上”。救援专家直指问题所在——学过不意味着掌握,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复训。

有地下车库的小区防汛压力较大,针对物业工作人员的授课主要围绕如何合理配备防汛物资并正确使用它们。有防水板和排水设备的小区,要能第一时间启动,不让这些造价相对昂贵的设施成为摆设。“防汛沙袋普及面更广,我们会告诉物业人员首先要定期检查沙袋是否完好,不要等用了才发现四处漏沙。其次要把沙袋的量备足,暴雨时地下车库积水涨得很快,如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垒到合适的高度,相当于在做无用功。”丁硕徵说。

比起“卷装备”,更要会用

在几个电商平台搜索“家庭应急安全包”,显示的商品内容五花八门,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销量好的已有数以千计的人付款。“每当重大火灾、水灾发生过后,许多人都会觉得应该给家里备一个应急包,储备食品、饮用水和逃生物资。”林浩表示,有这个意识是好事,但比起“卷装备”,更重要的是学会甄别和使用。

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和厚天救援都曾对市面上销售的应急包做过调研,结果不容乐观。有的应急包里配的棉棒、止血纱布、绷带达不到医用级别,有的甚至没有商标;有的应急包里看似配了饮用水和食品,但保质期相当有限,需要购买者掐着时间自行替换。部分出售应急包的卖家也不是内行,被问到应急包物资配备的逻辑以及装备如何在不同场景使用时根本答不上来,仿佛他们卖的只是普通商品,而不是关键时刻的救命工具。

“我们刷到一些视频,鼓动住在高层的居民要在家里备好逃生套件,还有人直接去社区群推销。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套件里包含的逃生绳,盲目使用反而会把人们置于危险境地。”最近,普莱德青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专门开了一次专题培训,对逃生绳使用进行“劝退”。

“且不说高层居民是否会在家中选择合适的锚点固定逃生绳,会不会打牢固、能承受几倍人体重量的逃生结,哪怕这些条件都满足,一般人也没有能力顺着绳子从窗外爬下去。”林浩说,培训演练选在了二楼,绑好逃生绳却没人敢下。最大的挑战在于一旦翻出窗外,人们就无法“脚踏实地”,要靠上肢拉住全身重量,下降的过程还要两手交替,相当于单手吊杠。“不经过专业训练就用逃生绳,不是在逃生,而是在增加高空坠落风险。”

两家救援组织一致认为,家庭应急安全包的开发和销售应得到进一步规范。同时,在社区层面以家庭为单位开设应急安全包使用指南课程,避免人们买了却不会用的尴尬。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

本站内容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联系邮箱:bgm1231@sina.com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华健康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