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郝文琪 北京报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前沿科技的应用更是为古老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日,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前往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实地调研了“智慧应县木塔”项目的可持续方案,见证了AI技术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月26日,由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人民政府、联想集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新IT,新文遗:应县木塔数字新篇启幕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联想集团AI赋能智慧木塔成果发布会”在应县木塔景区举办。
会上,由联想集团携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开发、捐赠给应县木塔景区使用的“智慧应县木塔”方案首度亮相。
“智慧应县木塔”应用的开发历时一年多,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供学术支持,基于联想集团的空间计算AIGC组合技术研发构建,技术成果与应县本地共享,将为促进当地文化遗产传承与文旅发展提供长期支持。
应县木塔,是一座具有多层使用空间的古代木构佛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木塔凭借独特的设计、结构与施工,屹立近千年而不倒,是中国古建筑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上受地震、风雨、战乱等因素带来的损伤逐渐累积,应县木塔逐渐显露出倾斜之态,文遗保护任务日益紧迫,目前游客也已无法登塔参观。
精巧的榫卯结构让应县木塔得以屹立千年,但同时也为木塔的修缮与保护带来了挑战。复杂的结构、众多的零部件以及有限的历史资料,都为应县木塔的修缮工作增添了层层难度。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在《关于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情况的报告》中,提到木塔塔体已扭曲变形,荷载失衡,出现严重的倾斜压缩,塔身下部承重部位多处出现构件劈裂、梁枋折断等险情。
在发布会的研讨环节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刘畅表示,现在应县木塔保护有三个较大门槛:第一个门槛是应县木塔保护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金的投入、队伍的搭建、科研课题的设置,这是非常困难的;第二个门槛是对于应县木塔本体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集中更多的智慧;第三个门槛是需要对于新技术保持想象力,需要有应用新技术的胸怀。
刘畅表示,解决这些困难需要强大的助力,目前情况正在向好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首次提出了“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山西应县木塔作为建筑瑰宝,其保护工作也获得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2024年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2024年工作要点,宣布将“扎实推进应县木塔重大专项”列入工作要点。
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效便捷的数字化保护技术成为破局关键。
2023年4月,山西省就在《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物科技创新体系,文物人才队伍体系。
2023年12月,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回复人大代表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大景区综合开发》的提案,表示将“加快景区数字化建设,将我县旅游资源推上云服务国家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木塔景区的知名度”。
在发布会的研讨环节中,刘畅认为文物保护行业是朝阳行业,并期待技术的加盟。
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小龙表示,应县木塔的建筑遗产保护实践包括结构、材料、彩塑壁画等方面,涉及测绘、探查、结构加固、材料加固等技术。
王小龙认为,以数字技术来支撑文物保护,最重要的是解决信息提取的问题。
关于“AI赋能智慧应县木塔”项目,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毛世杰在发布会中介绍,联想运用了最新的空间AIGC技术,打造了VR体验应用,即可复制的文化遗产保护解决方案。过去两年,他们以无人机、雷达相机等新型的无损伤探测手段采集应县木塔数据,并且通过人工智能服务器,经过4到10小时的计算,把采集的数据恢复成今天的数字应县木塔。
在应县木塔景区已暂停登塔参观的背景下,“智慧应县木塔”通过打造AI赋能的沉浸式体验应用,借助VR设备模拟登塔体验,为体验者逐层讲解与应县木塔相关的人事物,为游客提供数字化游览体验。
由应县木塔、人民文博主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想集团提供支持的“见塔”数字展馆即将落成,人民文博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卓见在发布会中介绍,“见塔”数字艺术展打造了沉浸式木塔数字剧场体验。
“这是联想空间计算AIGC技术首次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尝试”,毛世杰在发布会中表示,希望该项目让更多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应县木塔的魅力,也为应县数字文旅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