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健康新闻 行业资讯 饮食健康 急救指南 安全预防 中医养生 健身知识 育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我家就在岸上住:济宁博物馆重现济宁大运河盛况

时间:2024-11-08 12:02:03      来源:济宁新闻网     阅读量:1811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向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

作为土生土长的济宁人,“词坛泰斗”乔羽老先生,曾为家门口的大运河写下了这首动人的歌曲,并传唱至今。

运河从济宁穿城而过。 济宁新闻网 图

如今,在济宁市博物馆中,《济宁记忆:我家就在岸上住——济宁运河风情展》从多角度向大众讲述了历史上济宁百姓在运河边的日常生活轨迹和人文情怀。

悠悠运河,浸润着济宁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济宁拥有“运河之都”的美誉,背后有三个重要原因。济宁市博物馆讲解员吴程程向澎湃新闻介绍,首先济宁位于大运河的中间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治理运河的最高机构“河道总督署”曾坐落于济宁;最后一点则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南旺分水枢纽”也在济宁完工,其科学性和技巧性可与中国古代的灵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相媲美。

不难想象,元明清时期的济宁繁荣而发达,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人来人往。

在博物馆展厅中的展板上,有一个名为“南城水马驿”的驿站吸引了媒体团的脚步。吴程程介绍,该驿站建于明初洪武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停办,具有500多年运营史,接待过难以计数的公务人员、达官贵宾、外国使团等。水马驿的职责便是提供住宿、配置饮食、递送公文包裹等。又如,当时济宁还设有特殊的行政部门“拨递”,专门奔跑在运河边上负责快速传送河情、军情等等,好比现在“加急的快递”。

《河防志》中记载,清代运河线上设拨递41处,每处设置拨丁2名,配备快马。

许多展品重现了明清时期济宁百姓在运河边的日常生活。 济宁市博物馆 图

历史上,在济宁运河边的百姓,生活也充实而富足。从展厅中一张张生动的老照片就能窥探一二。就拿饮食文化来说,随着运河漕运的发展,南北民风民俗落户济宁,济宁的饮食习俗兼收各地所长,形成了既有自身特点又带有地域特色的美食。甏肉干饭、托板豆腐、河螺等经济小吃风味独特,声名远扬。

值得一提的是,济宁还形成了特有的文学戏曲,例如湖上端鼓腔、济宁渔鼓、汶上梆子等等。

济宁市博物馆党委委员李广芳告诉澎湃新闻,“济宁运河文化的影响还是巨大的,像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到济宁后也连连称赞。这对于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

“对于现在,济宁将‘运河之都’的内涵不断升级,打造造船业、港航产业等,提高经济发展。同时,也将运河文化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中去。”李广芳如是说。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

本站内容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联系邮箱:bgm1231@sina.com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华健康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