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个省份2025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中国网财经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三地稳居前三,成为全国居民收入的“第一梯队”。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有1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大关,比上年同期新增辽宁和内蒙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在中国各地居民人均收入版图上,上海和北京双双突破6.5万元大关,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上海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20元位居全国榜首,北京以67206元紧随其后。浙江以54653元的成绩位居第三名,与上海、北京共同构成收入的“第一梯队”。
天津、江苏(44252元)和广东(42842元)三省均超过4.2万元,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六名;福建以39213元位居第七,而山东(33826元)、重庆(32283元)、辽宁(31441元)和内蒙古(31109元)则位列第八至第十一名,均超过了3万元大关;另有20个省份跃过两万元“阶梯”,其中安徽(29451元)、湖南(28248元)、湖北(28036元)、陕西(27091元)、江西(27054元)、四川(27046元)、海南(26930元)、河北(26863元)等8地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
从全国整体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在增量方面,上海、北京以及浙江依然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居民收入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879元、2892元、2447元,其余省份增量都超过了一千元。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86元,名义增长5.7%,实际增长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91元,名义增长4.4%,实际增长4.5%。
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1.3和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6降至2.43。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入,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布局更加优化。2024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86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快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7%和6.1%。
此外,国内消费需求扩大以及假日出行消费增加,带动居民经营收入增长,前三季度,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5199元,增长5.3%,高于全国居民收入增速0.2个百分点。
受假期出游人数增加、乡村旅游经营状况较好带动,农村居民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8.1%。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602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
在各类保民生政策作用下,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和惠农补贴增长较快。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262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
张毅表示,下阶段,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继续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