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健康网| 新闻|快讯|医讯|资讯|头条|科技|旅游|经济|娱乐|投资|文化|书画|

网站地图|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健康新闻 行业资讯 饮食健康 急救指南 安全预防 中医养生 健身知识 育儿
当前位置:首页 > 快讯 >

“宁来说”议事坊今年首场市民圆桌会,什么话题引得大家热议?

时间:2025-04-02 18:50:08      来源:东方网     阅读量:5917   

如何巩固生境花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水平提升的成果,更好守护这片“城市生态绿洲”?近日,“宁来说”议事坊在仙霞新村街道虹旭居民区的“无忧谷”举办了2025年第一场市民圆桌会,聚焦生境花园“可持续发展”,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座谈交流。

自2019年起,长宁区探索高密度城市空间的高度复合利用,着力打造城市“生境花园”,至今已建成27个生境花园,建成总面积1.87万平方米,成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生境花园在长宁区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后期运维管理阶段仍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难以长效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自然教育、活动休闲等功能。

本次“宁来说”聚焦生境花园后续运维管理。座谈中,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专家学者与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共同为破解生境花园建后管养难题建言献策。这场关于城市微生态空间治理的思维碰撞,也为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座谈会上,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红萍率先发言,她以虹旭生境花园为例,分享了运维实践中的酸甜苦辣。吴红萍介绍,虹旭生境花园占地从400平方米扩展至2500平方米,从1.0版向2.0版迭代升级的社区生态空间,建成后经历了雨水淤塞、桑树倒伏、植物群落演替等挑战,也摸索出生境花园主题日、社会资金赋能等特色做法。“要从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赋能三个维度着手,不断激发生境花园的生命力。”吴红萍建议,要通过党组织发动党员、楼组长组建生境花园管养队伍,带动更多居民参与日常巡查养护。同时,还要搭建社区与职能部门、高校团队、企业等社会力量对话合作的平台,建立资源对接机制,形成生境花园长效运维的多元资源网络。

交流中,多位社区居民志愿者结合运维经历踊跃建言。“生境花园管理志愿者多是小区退休居民,面对植物季相更替监测、外来物种防控等专业管养领域常感到力不从心。”志愿者们普遍希望,加强定期培训、专项培训,提升志愿团队的专业性。常馨生境花园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其云坦言:“要管理维护好生境花园很累,但乐在其中。”周其云建议,要健全志愿服务队伍的激励机制,激发长效的内生动力;同时,要有“生境共建”的概念,加强社区之间、生境花园之间资源共享、经验共鉴,群策群力,把生境花园建设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链接、和谐共处的宝贵场域。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康燕老师以专业视角指出了当前生境花园运维机制优化方向。“现有生境花园管理公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还需要完成从‘文本共识’到‘效能转化’的升级。”她建议从具体管理项目、制约范围、法律效力等方面对管理公约进行深化,并自上而下对生境花园运维管养建立一套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

区生态环境局表示,已在全区多个生境花园点位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目前正处于多维数据分析阶段,调查结果可为进一步发挥生境花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指明方向。

区委社会工作部、区低碳中心也从建立生境花园运维机制、加强志愿者团队建设等角度回应居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座谈会之外,聚焦生境花园“可持续发展”的人民建议专项征集活动同步进行,已收到来自市民群众的150余条建议意见。区生态环境局表示,将对各个渠道收集到的建议及时汇总梳理、分析研判,让群众的“金点子”落地转化为“城市生态绿洲”持续生长的深厚土壤。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热点聚焦
最新阅读
热门排行

本站内容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联系邮箱:bgm1231@sina.com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网站动态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华健康网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