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开分8.3分,猫眼评分9.5分,一部来自东北小团队的动画片《茶啊二中》,达成了近年来国产喜剧片的最高口碑。硬挺的口碑反哺票房——影片上周末公映后两天突破1亿元,并实现了票房的持续逆跌。
《茶啊二中》讲述的是一个校园奇幻喜剧故事:初三三班的调皮学生王强和暴躁班主任石妙娜意外互换了身体,王强过了一把当班主任的瘾,石妙娜也体会到了当“学渣”的滋味,但随着石妙娜的公开课比赛日期临近,两人急需找到换回身体的方法……“真实”“快笑疯了”“超强代入感”“编剧偷了我的记忆”,是社交平台上对《茶啊二中》的高频评论。这背后,有团队的“东北人基因”加持,而专程到校园当了3个月的“全职学生”才是创作的真正法宝。
从2014年每集3分钟的短剧,到如今91分钟的大电影,《茶啊二中》团队遭遇过什么又突破了什么?羊城晚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该片制片人姜峰,导演夏铭泽、阎凯,揭开国漫新突破背后,一群普通的动画人“白天做动画,晚上开滴滴”的坚守。
去学校住了三个月,剧本没写课都听了
羊城晚报:创作这部电影前,你们专程到长春的中学里体验了3个月,跟中学生一起吃住和学习,为什么?
夏铭泽:学生时代在我们的记忆里,但毕竟离那个年纪有点远了,想着再回去找一下感觉,另外也看看现在的学生和老师跟我们当年到底有些什么不一样。本来想着在学校的3个月就能把剧本完成的,结果到走的那天都没动笔——每天起床上课,晚上回去写作业,完全沉浸到这里头去了。
羊城晚报:上课真听进去了?
夏铭泽:真听进去了。有时候想着要拍一些素材,或者观察学生的反应,结果听课听着听着就忘了。
羊城晚报:那次体验还收获了些什么?
夏铭泽:比如我们发现学生之间天天搂脖抱腰的,其实我们当年上学的时候也那样,只是长大之后就不会表现得这么亲密了。又比如中学生走路其实都是跑着走,下楼梯都是一步跨好几层,反正能跑肯定不会走,这都是我们早就忘记的细节。所以回去一趟还是挺值得的,青春感不能只靠回忆或想象。
羊城晚报:对于不同年代校园故事之间的差别,你们的结论是什么?
阎凯:这种差别,或许更多体现在以前讲课用幻灯片,现在讲课用多媒体。但不管是哪一代的学生,大家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羊城晚报:电影里的主角是“学渣”,你们几个在初中的时候是“学渣”还是“学霸”?
阎凯:都不算,我们属于中不溜,既不是老师讨厌的,也不是老师喜欢的,可能是毕业后就忘了的那一类型,存在感比较差。比如我,当年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每次要找人画画办黑板报的时候才会想起我。
最讨厌说教,观众看喜剧就图个乐呵
羊城晚报:电影里女老师的原型,来自你们学生时代的记忆吗?
夏铭泽:应该算是很多个老师的形象捏合。比如我上初中的时候,很多课都是女老师上的,她们的脾气普遍比较“火爆”。
羊城晚报:那次回校园体验,你们看到老师是什么感受?
阎凯:还是怕!尽管已经毕业很多年了,发现学校里老师的气场还是那么强大。
羊城晚报:你们这次相处了3个月的班主任,怎么看待片中班主任那个角色?
阎凯:我们班主任说,其实他就想要电影里班主任的那种状态,学生既怕他也爱他。其实经过这次采风,我发现老师也是很可爱的普通人。比如我们班主任说,他也很想跟电影里的班主任一样给学生买雪糕,但班里有38个学生,每人2元的雪糕,那就是快80元了,这些钱是不是给妈妈买几斤水果更好呢,会纠结这些现实的小事。
羊城晚报:有老师看过这部电影了,他们反馈如何?
夏铭泽:我们以前也担心过,会不会有老师看完觉得形象受损。但后来发现,老师都很喜欢这部电影,很多老师还会推荐给自己的学生看,可能他们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
羊城晚报:“灵魂互换”这个剧情设置,容易让人觉得是要学生多体谅老师。
夏铭泽:我们最大的原则就是不说教。我们很怕大家来看个喜剧,你却好像一定要教会人家什么。喜剧图的不就是一个乐呵?
拒绝网络热梗,学习周星驰做原创喜剧
羊城晚报:你们团队都是东北人,电影也看得出有很强的“东北人基因”,担心过南方观众的接受度吗?
姜峰:我们最开始做网络短剧的时候,就研究过粉丝的画像。我们发现,其实喜欢这个故事的观众,全国各地都有,其中广东的占比还挺大。电影上映之后,我们一路从北往南走,最后走到深圳和广州。很欣慰,每个城市给我们的反馈都特别好,广州和深圳的观众同样很喜欢这个故事。
羊城晚报:都说东北人说话“话不落地”,天生就有做喜剧的基因,你们怎么看?
夏铭泽:其实我们反而在做减法。我们之前的台词比现在更长更多,我们自己都觉得太磨叽了,就主动去做了一些删减,特别是把一些东北地区以外的观众听不明白的台词都删了。
羊城晚报:你们创作时会受周星驰电影的影响吗?
夏铭泽:肯定会,我们从小都是看周星驰电影长大的,对于喜剧感的认知很多都来自于他的作品。我们特别希望能跟他一样,每部作品都能让人看一次笑一次。说起来,周星驰喜剧也是属于南方的东西,所以真正的喜剧是共通的。
羊城晚报:我发现台词里很少用到网络热梗。
夏铭泽:网络热梗是我们刻意避免用的。因为等电影真正做出来的时候,这个梗就已经“老”了。只有靠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让人意想不到的梗,那才不会过时。
为了电影梦想,这个月赚下个月的工资
羊城晚报:校园喜剧题材,在中国动画大电影里倒是不多见的,会担心市场接受度吗?
姜峰:现在市场上低龄动画和成人动画都有,但青春校园题材不多。票房我们不敢去多想,但为了宣传这个片子,我们团队里很多平时不爱说话的同事,都在硬着头皮24小时做直播。毕竟我们下一部的命运,还得看这一部的成绩。
羊城晚报:做动画电影确实市场风险很大,但你们还是做了。
姜峰:可能大多数动画人都有做大电影的梦想吧。在这之前,我们短剧也做了五六年,越做越长,也越做越赔。我们想着,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做一部大电影,如果运气足够好,后面我们公司就能正常运转,做更多的《茶啊二中》系列作品。
羊城晚报:听说你们之前长期在“白天做动画,晚上开滴滴”的状态下创作?
姜峰:对,我们基本上是这个月赚着下个月的工资。短剧停了几年也是因为没钱了,当时剩下的钱只够把电影做出来。我们最近还搬了办公室,换到了一个更偏远但房租更低的地方。
羊城晚报:动画片创作不容易,也是因为大家的坚持,每年会有那么一两部让观众叫好的国漫问世。
阎凯:中国这么多动画公司,成绩好的每年却只有一两部,所以我们还需要努力啊。
羊城晚报:如果有下一部,《茶啊二中》还有多少故事可以跟观众分享?
阎凯:太多了!比如毕业季就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希望我们能有机会继续创作下去。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